人物雕塑,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,是中国历史传统与民族文化的
浓缩与提炼,展现了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发展脉络,是中华民族思想、情感、审美体验
的集中爆发。其中,石雕艺术以其粗犷有力、雄浑伟岸的艺术形象独树一帜,是古人
留下的宝贵艺术文化遗产。
人物雕塑能显示一个文化气息的大众艺术品。不说话的塑像,可以告诉你很多东西,
通过作者的一刀一凿,你可以想像他生活的时代,“听”他诉说往事和历史。
在人物雕塑创作中,形式的探索至为重要。忽略形式探索的弊端,是人物雕塑
大同小异、缺乏艺术魅力的根源所在。人物雕塑在雕塑家为表达自己的某些感受、
见解制作的单独人物头像,胸像、全身像或三人以内的人物组雕,而形式则是指雕塑
家塑造人物时为了更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象所采用的个人造型方法。
春秋战国时期人物雕塑开始出现,继商、西周之后进步繁荣与发展。20世纪初
在些经济、 文化比较发达的城市,如上海、天津、成都、广州、重庆等地建立了
此真正意义上的人物雕塑。
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、文化的发展,人物雕塑在许多大中小城市如雨后
春竹般出现以古今中外的各种人物为造型的雕塑艺术,用各种可塑材料或可雕、
可刻的硬质材料创造出具有定空间的可视、可触的艺术人物形象。借以反映生
活、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、审美情感、审美理想的艺术。
人物雕塑作品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实用性;注重人物面部刻画,并对塑像加彩,
塑绘结合,互相补充,使得作品具有和绘画样的美感 和欣赏价值;注重以形传情,
以凝练的人物雕塑语言,表现高度的意象美。